松阳县四都乡数字乡村案例

作者: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3-07

· 2022智慧城市先锋榜 ·

“2022智慧城市先锋榜作为中国智慧城市领域的重要活动之一,备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参与,现陆续将初评入围先锋榜的案例进行公示。

★ ★ ★

·2022智慧城市先锋榜·入围案例

松阳县四都乡数字乡村案例

贾学兵   曲泓锟   姜帅

松阳县四都乡

青岛海纳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快速改变着城乡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机构和企业开始关注村镇,在农业生产、村镇规划、乡村治理、乡村产业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等各领域广泛探索。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都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相结合,加速乡村信息化步伐。数字乡村是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四都乡是绿色生态示范区、山居民宿集聚区、全域旅游产业区、艺术创作典范区、乡村文明复兴区,且具有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资源,四都乡群众基础牢固,乡民综合素质较高,观念更新快。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村的基础建设较为落后,在日常管理及日常基础内容建设上,无论是给本地居民还是给外地游客,不能很好的带来良好的体验;二是乡村资源分布散乱,缺少统筹,且推广方式较为落后,难以发挥最大作用;三是基于最基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方面,目前缺少一定的监测。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借助互联网的能力,提供全新的乡村管理及服务的模式,为四都乡的数字乡村树立样板,为以后的大力推广数字化乡村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行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就是通过整合乡村内各类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过程,以数字乡村平台多功能性来弥补新乡村建设工程中的不足,从而实现新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二、应用内容

1、总体架构

图2-1 总体架构图


四都乡数字乡村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总体框架遵循浙江省“四横四纵”总体架构和V字模型开发,充分利用市级、县级已有平台及数据,在承接现有县级“点亮古村落”、“民情地图”平台基础上,根据实际建设需要补充各类物联感知设备,所有数据汇聚松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采用一体化数据目录,实现设备的接入、配置、监控与维护。

在公共应用支撑组件基础上,为乡镇政府、运营企业、当地村民、外地游客提供智慧场景服务,研发建设涵盖“生态监护、村落保护、秩序维护、老人呵护、形成共富”等五个场景应用,自动采集识别5大类、20余小类乡村基层治理异常事件,预警数据统一汇聚至基层治理平台,形成闭环管理,实现村落保护、综合运营、产业发展的数字化乡村建设目标,带动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实质性发展。


2、建设内容

借助数字乡村平台,数字化监测四都乡生态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指数、负氧离子含量、PM2.5浓度,发生异常波动及时告警。对于秸秆焚烧、森林山火通过高点红外视频自动化识别,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处理,坚持将生态潜力转化为生态生产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生态引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搭建古村落全景三维模型,实现真实建筑到建模建筑1:1数字孪生。针对传统古村落保护特点,建设古村落安全保护平台,实现古民居全面物联,自动化监测房屋倾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形成古民居三色健康等级,精准掌握安全隐患。针对乡村滑坡隐患灾害,通过布设位移、振动等智能传感网,自动监测、预警保护,实现较全面的乡村基层治理服务,支撑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生态、生产、生活”的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开发。

针对四都乡节假日人车爆发、交通疏散压力大的核心痛点,设计人流、车流秩序维护场景应用,通过实时监测客流、车流整体态势,协助政府第一时间掌握异常动态,根据各支点流量采集数据支撑交通分级管控,提前做好交通引流疏散。在公众侧,通过信息屏、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多渠道实时发布景区承载量、各停车场分布及余位情况,引导游客有序寻找空余车位,最大限度保障乡村运行秩序。

设立农村健康小屋,从日常健康保健入手,提供自助测量体温、血压、血糖等服务,并配备常见非处方药,支持自助下单购买,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针对农村独居老人,引入智能化手段推行医养结合、居家养老,通过呼叫按钮、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推行每日安全打卡。如遇突发情况,可在第一时间远程呼叫,支撑网格员、村干部快速上门救助,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美丽乡村最靓丽的色彩。

构建乡村产业运营体系,借助数字乡村平台,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将乡村整体产业分布、营收占比、劳动力分布等相关特征数据全面采集,通过数据驾驶舱大屏展示、层层下钻、多维呈现。同时,针对四都乡核心支柱民宿业,通过后台系统自动采集各民宿订单、入住率、留宿比、每日营收等数据,实时监测民宿运营情况,引入自来水供需自动监测、“阳光厨房”等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确保各民宿、餐饮业正常运营,加快实现乡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反向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三、应用效果

1、四都乡一张图

1.1、首页

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可视化展示技术,实现四都乡资源底数清、情况明,可观、可监测、可分析、可指导的作用;结合GIS可视化地图、数字孪生三维建模技术,实现真实世界1:1还原,全面映射四都乡村落,推动全要素数字化、实时化和可视化,对区域内实有基础信息、网格信息、事件预警信息、处置跟踪信息等直观展示,实现乡村综合治理一图展示、一键调度。

图3-1 可视化大屏首页


1.2、旅游产业监测

建设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接原有监控数据,根据需要补充客流检测设备、车流检测设备等基础硬件设施,对客流、车流、住宿、异常事件等整体情况实时监测,协助政府全面掌握旅游安全态势,解决异常事件发现滞后、处置不及时等问题。

图3-2 旅游综合管理-客流监测


车流统计:实时统计车流总数、车流数量趋势变化,提供整体车流运行态势。

图3-4 旅游综合管理-车流监测


针对四都乡核心支柱民宿业,通过与各民宿订单系统对接,获取各民宿实时运营情况,包括订单预定情况、入住率、未来7日入住预测、留宿比、时长分析等,协助政府掌握当地民宿整体运营情况,支撑旅游产品针对性设计。

图3-3 旅游综合管理-民宿管理


1.3、古民居安全监测

结合古建筑自身监测和保护要点,布设各类传感器,对危房建筑的环境指标、结构指标、变性指标等内外部情况全面监控,同时针对木制建筑构造,布设智慧消防监控系统,通过细微数据变化,精准掌握古建筑的安全状况,提前预警保护,支撑对传统古村落的“生态、生产、生活”的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开发。

图3-5 古民居安全监测


针对国家传统农村古村落保护要求,在不损伤建筑物的条件下,通过快速采集古建筑物内、外部表面的精确数据,实现对古建筑三维全景建模,支持3D、接入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实现真实建筑到建模建筑的1:1数字孪生,对原始数据进行电子存档保护,为后续修复、翻新、维护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图3-6 古民居安全监测-房屋详情


通过室外高点部署防火监控,利用全域立体监控网强大的AI分析能力,实现防火监控自动巡检,智能发现火源、自动上报指挥中心,火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图3-7 古民居安全监测-隐患点监测


1.4、智慧农业示范

精准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业从事人员提供实时数据、异常报警信息,支撑科学、准确的生产策略,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图3-8 智慧农业示范首页


根据监测数据及采取的农事措施生成农业生产档案,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将传统以人的经验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落地。

图3-9 智慧农业示范-生产档案


1.5、生态环境监测

依托现有的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基础上,利用高清视频监控、物联网、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四都乡大气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土壤环境状况、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生活污水处理状况、山水林田湖草环境状况,形成四都乡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为四都乡人居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图3-10 生态环境监测


2、四都乡惠民服务平台

2.1、智慧养老

为四都乡村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统计分析辖区老年人信息,并对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以及服务档案,借助视频监控、智能手环、定位、呼叫等设备实现对老年人的特殊关怀。

图3-11 智慧养老统计报表


2.2、智慧医疗

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为四都乡村民提供线上挂号、就医、购药的全流程服务,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同时为农民带来全面、智能、便捷的购药和用药服务,并且通过智慧健康小屋,提供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60余项健康体验及风险分析。


3、智慧农业区块链溯源平台

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采用先进的物联网、RFID防伪技术,建立农产品“身份证”制度,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事档案、生长过程等全流程农产品信息,实现一物一码全程可追溯。有助于提升质量控制的能力和在必要时召回产品的速度。

采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可以实现产品源头到加工流通过程的追溯,保证终端用户购买到放心产品,防止假冒伪劣农产品进入市场。

图3-13 农产品追溯平台


4、智慧旅游业

针对四都乡的旅游管控与服务需求,设计以民宿为核心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吃住玩行”一站式服务。且与各民宿订单系统对接,获取各民宿实时运营情况,包括订单预定情况、入住率、未来7日入住预测、留宿比、时长分析等,持续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提升服务质量。

图3-14 智慧旅游游客端


四、创新点

1、乡村治理创新

借助数字乡村平台,数字化监测四都乡生态环境、火灾隐患,发生异常波动第一时间报警并处理,防患于未“燃”,以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推动乡村治理。

实现四都乡综合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管理、数据动态运维;支持乡村管理人员对综合数据动态维护、实时在线修改;实现各类数据的导出、导入功能,为基层数据的采集、维护、管理、存储、记录、修改、上传、下载提供信息化基础支撑,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2、乡村产业发展创新

在农业领域,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等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及能力。创新性地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质量溯源、农技推广应用、惠农助农等全流程全场景设计的软硬件一体化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针对四都乡核心支柱旅游业、民宿业,提供游客端服务小程序并将其接入浙里办APP,实现免登录服务,有效利用省市县数据资源和宣传推广资源,推动城乡融合不断深化;后台系统自动采集各民宿订单、入住率、留宿比、每日营收等数据,实时监测民宿运营情况,引入自来水供需自动监测、“阳光厨房”等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确保各民宿、餐饮业正常运营。


3、乡村服务创新

设立农村健康小屋,从日常健康保健入手,提供自助测量体温、血压、血糖等服务,并配备常见非处方药,支持自助下单购买,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针对农村独居老人,引入智能化手段推行医养结合、居家养老,通过呼叫按钮、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推行每日安全打卡,如遇突发情况可第一时间远程呼叫,支撑网格员、村干部快速上门救助。


五、社会效益

1、缩小城乡差距

城市和乡村从改革开放之后差距就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人口也渐渐向城市流入,造成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但是城市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农村的重要性也渐渐显露出来。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帮助农村从一个落后的局面,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靠拢,从各方面缩小城乡的差距,并且把城市的一部分可利用资源通过互联网带到乡村,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城市的相应配套。


2、乡村治理有效

数字乡村建设让乡村治理更为便捷有效,通过数字乡村管理服务平台,可以将上级下达的命令发送到下面,让大家可以更好的针对情况找到对应的措施,而且可以通过村务通,将村里的大小事以线上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平时还有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将农村分解成一个个小块,专人解决对应区域的问题,效率和执行力比之前要高很多。


3、提升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建设以及农业发展,数字乡村通过农业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把农业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农业效率能够大大的提高,解决了人手不足经验不足的问题,并且通过互联网渠道提升了农产品的输出,提高了村集体以及农民的收入,让乡村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4、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意义

探索现代化数字乡村平台模式,推进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四都乡数字乡村项目重点探索与创建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机制保证模式、城乡经济互补发展模式、多元主体共建模式、文化促进与民主管理模式。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为数字乡村平台建设提供示范、带动和推进现代化数字乡村的建设。


5、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通过数字乡村服务能够赋予乡村人文建设,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度及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针对农村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通过引入智能化手段推行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可以让他们无障碍参与现代科技应用,确保老年人群体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美丽乡村最靓丽的色彩。


(编号:2022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