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禧

作者: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17-09-27

童庆禧,1935年10月21日出生于湖北武汉,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 [1]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16]  。
1961年童庆禧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之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气候研究室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得国际遥感科技成就奖 [2]  。
童庆禧主要从事气候学、太阳辐射和地物遥感波谱特征研究,在中国国内倡导和开展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和应用研究 [3]  。

人物经历

编辑 播报
童庆禧 院士
童庆禧 院士(3张)
1935年10月21日,童庆禧出生于湖北武汉。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2岁的童庆禧跟随家人一起前往广西桂林避难,并在桂林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4]  。
1950年,童庆禧进入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初七班,之后进入高十四班学习 [5]  。
1955年,童庆禧通过公开招聘,成为广西地区选出派往苏联留学的三人中的一位 [4]  ,之后从桂林前往北京,开始为期一年的俄语学习,为后续的留学做准备。
1956年,童庆禧被派往前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学习农业气象专业 [6]  。
1961年,童庆禧毕业于前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同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气候研究室,从事农田小气候研究(至1979年) [7]  。
1968年,在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的推动下,国家组织了一次珠峰登山科考,童庆禧参加的“太阳辐射和高山气象”被列为此次科考的重点之一。
童庆禧与引进的遥感飞机合影童庆禧与引进的遥感飞机合影
1969年至1970年,由于尚处“文革”期间,童庆禧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就经常到原国家科委情报所和原国防科委情报所查阅文献,了解中国国外最新的科技动态。
1984年至1986年,由童庆禧主持,中国科学院花费700多万美金,从美国引进并改装了两架先进的“奖状”型遥感飞机,民航统一编号为B4101和B4102(4101以光学遥感为主,4102飞机以微波遥感为主),并对这两架飞机进行了全面的遥感改装。
1997年,童庆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  。
2003年,童庆禧作为专家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主要成就

编辑 播报


科研综述
童庆禧提出关于多光谱遥感波段选择问题,并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主持了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系统的研制,“七五”攻关中发展成为“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在中国国内倡导并开展了高光谱遥感研究及高光谱导数模型和光谱角度相似性研究,在高光谱遥感与应用方面做了基础性工作 [3]  。
  • 学术论著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0
《图鉴五洲》
童庆禧
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6.06
《高光谱遥感 原理、技术与应用》
童庆禧,张兵,郑兰芬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5
《高光谱遥感的多学科应用》
童庆禧,张兵,郑兰芬主编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10
《中国遥感奋进创新二十年学术论文集》
童庆禧,郑立中主编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10
《从空中看地球-遥感》
童庆禧,杨超武著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0.07
《中国典型地物波谱及其特征分析》
童庆禧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02
《遥感应用的实践与创新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十周年 1980-1990》
童庆禧,周上益编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80.03
《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阎守邕,童庆禧编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学术交流
童庆禧先后应聘为日本国宇宙开发事业团“全球研究网络系统”计划国际专家组成员,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一技术委员会第五工作组委员,任国际航空遥感和应用地质遥感两个重要国际遥感会议组委会执行委员,曾长期主持中日、中美、中法在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 [8]  。
  •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时间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淮海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中遥感技术应用课题
国家“六五”期间
“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的科技攻关和系统建设任务
国家“七五”期间
“遥感技术应用”国家攻关项目指挥长
“八五”科技攻关期间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项目的制定
“九五”科技攻关期间
“新型遥感技术发”课题专家组组长 [4] 
“九五”科技攻关期间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5月,童庆禧的科研成果先后13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另获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9]  。

人才培养

  • 教育理念
童庆禧对新时代新青年的一些期许与鼓励:“第一,青年人要有理想。这个理想要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当青年人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人民联系起来,他的青春、他的人生一定是出彩的、有意义的,所以童庆禧院士认为,青年人要先立好志,才能施展大抱负。第二,青年人要有文化自信。童庆禧院士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青年人要对国家有自信,对国家制度有自信,更要对我们的文化有自信。这是青年人为之奋斗的基石。第三,青年人要把本职工作做好。青年是国家的先锋,是民族的希望。童庆禧希望各行各业的青年们都能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光和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为国家添砖加瓦,为铸就“中国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4]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3] 
2002年
国际遥感科技成就奖(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颁发)

社会任职


童庆禧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科学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亚洲遥感协会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和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双聘院士等职务 [10-11]  。2011年起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顾问 [8]  ;2016年7月被聘为石河子大学特聘教授 [12]  ;2019年5月被聘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双聘院士 [13]  。


上一篇:无

下一篇:李德仁